金坛城事网

金坛文联网
站内搜索
联系我们
0519-82821978

金坛市华阳路88号

  • 文联主页
  • 走进文联
    • 文联概况
    • 文联党组
    • 文联主席团
    • 文联委员
    • 文联顾问
  • 文艺家协会
    • 作家协会
    • 美术家协会
    • 书法家协会
    • 摄影家协会
    • 音乐家协会
    • 戏曲家协会
    • 舞蹈家协会
    • 民间文艺家协会
  • 文艺动态
    • 文联公告
    • 文联动态
    • 文艺活动
    • 文艺视界
  • 文艺家
    • 作家
    • 美术家
    • 书法家
    • 摄影家
    • 音乐家
    • 戏曲家
    • 舞蹈家
    • 民间文艺家
  • 文艺社团
    • 书画艺术交流促进会
    • 文化艺术交流协会
    • 戏迷票友协会
    • 戴叔伦研究会
    • 教育书画协会
  • 作品欣赏
    • 文学
    • 书法
    • 国画
    • 油画
    • 摄影
    • 刻纸
  • 洮湖杂志
    • 2015年第六期
    • 2015年第五期
    • 2015年第四期
    • 2015年第三期
    • 2015年第二期
    • 2015年第一期
    • 2014年第六期
    • 2014年第五期
    • 2014年第四期
    • 2014年第三期
    • 2014年第二期
    • 2014年第一期
    • 2013年第六期
    • 2013年第五期
    • 2013年第四期
    • 2013年第三期
    • 2013年第二期
    • 2013年第一期
  • 金坛美术网
    • 美术资讯
    • 国画技法
    • 美展征稿
    • 名家介绍
    • 美术评论
    • 美术教育
首页 > 作品欣赏 > 文学 > 氤氲庄城
TOP
氤氲庄城
[ 编辑: | 时间:2021-01-16 05:25:33 | 浏览:次 | 来源:金坛文联 ]

如果说,古桥托起这座村庄的脊梁,水则是她流动的血脉,而数千年来的精神传承则是灵魂所在。当经过数千米长庄城公路,沿途碧水环绕、芳草萋萋,耳际传来一声吆喝声,“上庄城桥卖鸡蛋去喽!”原来,庄城是桥、是村、是集市、更是一种生活的盼头。与其说写村,倒不如说写桥了。

走进庄村桥,给人第一感觉是镇非镇,而非镇又似镇。古桥屹立于庄城河上,沿街倒映于水面。一条东西长800米街道,南北杂货铺、绸缎铺、肉铺、种子农药铺、药铺、茶馆……沿街卖竹席的、卖小鸡小鸭的、卖蔬菜瓜果的、卖小馄饨……商铺鳞次栉比,席地而坐的吆喝声一阵高过一阵。而南北宽300米背街小巷,在现代建筑中偶然见到一二幢木质小阁楼,路面青石板依稀可见。这不分明是江南小镇么?可翻遍金坛解放以来的《县志》,找不到它的镇级建制,而它分明就是一个颇富江南风韵、美丽如画而又古老的江南小镇。

庄城桥位于建昌圩东南端,而位于建昌圩的齐梁故里,曾多少书简穿越朝代更迭,归入淮海、濂溪、茅山三大书院廊下,引来多少隐士墨客诗文颂唱。自宋朝起,庄城桥是南来北往商贾交易的集市,有人曾作诗“千顷波涛万卷书”,反映当时盛极一时的人文活动。庄城河背依天荒湖,春有“桃花雨收三月天,新溪水发春绵绵”的水韵,秋有“断雁一声秋似水,远山百叠树如烟”的墨色,更有“手捻梅花诗已就,暗香残月满渔竿”的书卷画气。随着新农村建设,庄城桥变得更加妩媚动人,似一位动如脱兔的少女翩翩起舞,又似一位静若处子的少年抚琴思昔,伴随着江南丝竹般婉约,叙述着庄城桥的故事。

庄城桥又名福兴桥,净跨12米,拱高6.9米,桥长37米,属典型的圆形石拱桥。庄城桥距今800多年,古时是润、常、升,也就是如今镇江、常州、南京三郡水上交通要道。因西部茅山洪水湍急冲毁木桥,北宋末年当地富商捐赠而建。庄城桥修缮前,桥面全由青石板铺筑而成。台阶中段嵌有一条纵向独轮车道条石,早已被岁月打磨出深深的凹槽。桥顶面中心嵌有雕刻骈云纹和覆莲纹石一方,桥面南北两侧各有10根望柱,桥身两侧镶嵌一对龙头镇水神兽,造桥工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闭上眼睛,又无不使人浮想联翩:街上车水马龙,商贾停船问岸,吆喝喧哗声声,满街美味飘香,寺庙钟声连连,独轮车在桥面发出“咕噜、咕噜”之声,而桥端一顶大红花轿上了桥……

岁月是块磨刀石,磨去了岁月年华,磨光了青石板,却磨不去庄城桥精神。几百年来,随着区划、道路调整与建设,庄城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唯有茶馆保留了下来,成了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字号”。如今,茶馆成了老年活动室,成为茗茶和回味庄城水乡的记忆。躬身进入,依然是木质门框,低矮进深的瓦房,石灰斑驳的墙壁,漆黑锃亮的方桌,几张油光发亮的长凳上,早已坐满提着茶壶、摇着蒲扇的老农。午后的太阳懒洋洋的,而茶馆里却个个精神抖擞。

“话说桥背上一位着青衫长褂、头戴小毡帽的商人,正背依桥栏,注视着河面满载货物的商船,得意地欣赏着这桩不小的买卖。突然,小毡帽惊了一下,而后又不动声色的压低了帽檐,向桥西走去。”老肖喜欢“说书”,“叭”的一声把折扇砸到台上,“说时迟、那时快,顾双通和包锁洪一个尖步包抄上去,把罗小狗子紧紧夹在中间。罗小狗子拔腿想跑,四只大手像铁钳一样夹住了这个身高力壮的叛徒。”

“先让我把书说完!”老肖八十多岁,但依然精神矍铄,唾沫直飞,正说到兴头上,示意门外的人进来坐下,“罗小狗子手刚伸进怀里想掏枪,顾双通呵斥道,狗叛徒,你烧成灰我也认识,你就是罗小狗子,我们已等候多时!说时迟,那时快,包锁洪掏出手枪……”

“好!好!”正当茶客们听到兴头上,老肖卖起关子,折扇一收道,“欲知叛徒下场如何,且听《野火春风斗古桥》下回分解!”老肖把我们拉进茶馆,“庄城人不爱麻将爱听书,一只碗,一壶茶,一场书,就是一下午的消遣。”自小,老肖在庄城桥长大,目睹日本鬼子横行霸道,目睹新四军铲除叛徒,也听到“小红妈”的故事。就是这片氤氲的清水绿地,以桥镇妖,以水为障,抗战时期建立起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老肖对庄城桥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他说,以前无论谁家婚丧嫁娶,都要经过古桥并许下心愿。可古桥在饱受风雨侵蚀的同时,也饱受不文明生活方式的挑战,好在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修缮和保护,周边群众古桥保护意识得到增强。老肖咂着嘴巴说,庄城桥东侧南北向,有一条百米长青石板铺成的老街,周边还有古老的寺庙和小学,但在文革时遭到破坏。如今,平坦的水泥道路虽然方便了群众出行,但再也难以找到久远的记忆和历史的痕迹。

庄城桥水美景美味美人更美。如今,庄城桥虽然被历史遗忘和落寞,而许多传统延续下来。古时,庄城桥种养殖业十分发达,因而乡邻们形成村规民约,就是每月初二、初七,都要拿着自家养的猪、羊和鸡、鸭等家畜家禽及其它农产品来交易,因而叫作“猪六节”,也称“庄城节”。老肖说,庄城桥每年有二十四个节日,这在全国都十分罕见。庄城桥美食更是吸引四方游客。因水质优良,庄城桥大闸蟹、大青虾闻名遐迩。因西邻建昌圩,因而庄城桥又是建昌红香芋的重要生产基地。庄城糕无人不知,因其以金坛指前标糯米、芝麻等为原料加工而成,虽因历史久远而无法考证其出处,但每到春节其就成为必备年货之一。庄城羊汤更是十里飘香,因生态放养而味道鲜美,倍受美食家们青睐。2013年10月,金坛基督教分堂—庄城基督教正式成立,800名基督教徒开堂受经。庄城村还腾出闲置的大会堂,使其成为农村信徒最多,也是第一个获宗教部门授权的宗教组织,近年来在社会公益等方面积极捐助。在常州乃至全省,流传着“江苏好人”冒瑞林勇救五名落水儿童的故事。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用生命的托举,告诉人们庄城人的品德与良心。他的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一道弧线,也传承了社会正能量和中华传统美德。

庄城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文荟萃。唐代诗人储光羲就是庄城人。储氏自周储太伯获姓,至储光羲为第五十八世后裔。安史之乱后,储光羲被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葬于金坛庄城。“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古时庄城桥水清鱼跃,是垂钓的绝佳之地,储光羲的一首《钓鱼湾》又何尝不是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呢?

再见庄城,您不再是一座桥、一条河、一个村,而是独具特色与魅力的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再见庄城,氤氲混沌间,您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在传递。再见庄城,您理应得到尊重、礼赞和保护,传承着历史与文明,以独特方式走向文明,走向辉煌,向世人绽放出靓丽的容颜。


[上一篇]这里的风景没标签 [下一篇]乡间的幸福
阅读排行
江阿姨
为金沙戴氏家谱题词作序的历史名人
师娘
雁来菌
海棠花开
冯煦其人其事
氤氲庄城
百年老店飘香溢彩
窗外,飞来一只远方的斑鸠
运动员的父亲(外二篇)
最新发布
运动员的父亲(外二篇)
我们终将老去(创作谈)
老人和电视机
老狗 (外一篇)
你躲开
为什么要写作(创作谈)
散文三章
山居人家
山蓬赏樱花(外二首)
张留生的诗
图文动态

林黛玉 第一可疼之人

林黛玉 第一可...

害羞的老祖母

害羞的老祖母

卖瓜

卖瓜

黑白

黑白

师娘

师娘

我和小白

我和小白

Copyright © 2013-2014 金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金坛城事
金坛文联网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作品内容,均受国家版权法律保护,未经本站书面同意,不得复制、传播,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