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城事网

金坛文联网
站内搜索
联系我们
0519-82821978

金坛市华阳路88号

  • 文联主页
  • 走进文联
    • 文联概况
    • 文联党组
    • 文联主席团
    • 文联委员
    • 文联顾问
  • 文艺家协会
    • 作家协会
    • 美术家协会
    • 书法家协会
    • 摄影家协会
    • 音乐家协会
    • 戏曲家协会
    • 舞蹈家协会
    • 民间文艺家协会
  • 文艺动态
    • 文联公告
    • 文联动态
    • 文艺活动
    • 文艺视界
  • 文艺家
    • 作家
    • 美术家
    • 书法家
    • 摄影家
    • 音乐家
    • 戏曲家
    • 舞蹈家
    • 民间文艺家
  • 文艺社团
    • 书画艺术交流促进会
    • 文化艺术交流协会
    • 戏迷票友协会
    • 戴叔伦研究会
    • 教育书画协会
  • 作品欣赏
    • 文学
    • 书法
    • 国画
    • 油画
    • 摄影
    • 刻纸
  • 洮湖杂志
    • 2015年第六期
    • 2015年第五期
    • 2015年第四期
    • 2015年第三期
    • 2015年第二期
    • 2015年第一期
    • 2014年第六期
    • 2014年第五期
    • 2014年第四期
    • 2014年第三期
    • 2014年第二期
    • 2014年第一期
    • 2013年第六期
    • 2013年第五期
    • 2013年第四期
    • 2013年第三期
    • 2013年第二期
    • 2013年第一期
首页 > 作品欣赏 > 文学 > 长竹埂
TOP
长竹埂
[ 编辑: | 时间:2019-02-22 05:40:37 | 浏览:次 | 来源:金坛文联 ]

长竹埂村不远,就在金坛西郊镇广公路西侧,与后阳村相邻。新改道的丹金漕河和高架在河道上的长竹埂大桥,贴村而过;宽阔的河道、块石驳砌的河岸,宽阔的沥青马路、往来频繁的市区公共汽车,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水陆交通设施给老村带来社会经济的繁荣。

长竹埂村不大,只有一百多户人家四百多人口,由戴、张、薛、李等几大姓氏组成,分为4个自然村民小组。几大姓氏的先祖多以种田为业,既没值得炫耀的高官,也没享有盛誉的名士。它的发展演变与许多村庄一样,平淡无奇,波澜不惊。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青壮年抛下了先祖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农业,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搏击奋进,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明。

每个村庄都有故事,每个村名都有来历。金坛历史移民较多,宋末元初的土地荒芜和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所造成的伤亡流散,给外来落户带来了方便。他们往往以“姓”氏定名,或以“桥”、“坝”、“亭”、“闸”等物象取名。稍有区别的是,“长竹埂”之名让人感到这里的庄稼、房舍炊烟、乡风民俗蕴积着一定的文化意趣。

问及如何得此村名,村中老人毫不隐瞒,“一副对联毁竹林,形成地名长竹埂”的故事娓娓道来。

早先,村中有个财主,家有良田数顷、房屋百间,就是识字不足半斗。财主平日喜爱竹,室内堂前挂满竹画竹诗,后院栽满青竹,并以“竹财主”自称。“竹财主”后院对门,两间茅屋中住着一位秀才。秀才家境贫寒,但才思敏捷,十分好学。有年腊月三十,秀才见“竹财主”院中青竹碧绿,随风摇曳,触景生情,随手写下“面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对联贴在了门上。

“竹财主”看到秀才门上这副对联,很不是滋味,自家院中的竹成了秀才门上的对联,有些胀气!心想:看不到院中的竹,谁欣赏这联?遂喊来伙计,将竹砍去了半截。秀才见“竹财主”这一举动,提笔在对联下段各添了一字,成了“面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短”“长”二字添上,对比更鲜明。“竹财主”见联,更气,索性指挥家人把后院青竹全部砍光。秀才见状,拿起笔又在联上再添一字:“面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妙联令“竹财主”哑口无言。原指望被砍的竹,在春暖花开之季节长出笋,没想到竹林已毁,挖出的只是长长竹根。“竹财主”在抑郁之中,一命呜呼。

追溯长竹埂村的历史,这个平民的村落既没“竹”姓人家,又没叫得响的地主老财。由此看来,市井传闻只是听听而已,“竹财主”这个形象是臆造出来的。民间故事试图通过秀才对财主的挤对,让其自毁竹林、败了家业,最终郁闷致死,以达到排遣愁闷,宽慰自己,实现心理平衡的目的。

长竹埂难找“竹财主”的原形,但故事里的穷秀才,却与明崇祯十年(1637)的进士张明弼极像。

张明弼(1584~1653),字公亮,号琴张子,金坛后阳方边村人。张明弼是与冒辟疆、候朝宗、钱谦益等人在秦淮结拜的“九兄弟”中的“四公子”。他青楼狎妓,饮酒作乐,为名妓写过《董小宛传》。秦淮八艳黄媛介在清兵攻占南京后,最终还是跑到了金坛投奔的他。至于张明弼的仕途人生,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好端端的一个江南才子,竟然“丁丑五十四岁始成进士”;授职广东揭阳县令后,不住县衙官府,却“租屋而居”,混迹10年告老还乡。69岁逝世,葬于长竹埂。

张明弼早年极负才望,古文诗赋名噪一时。性纯善,曾将私产赡济同姓,早年从曹大章交游,为复社重要成员。著有《狂国记》《避风岩记》,为散文名篇,还著有《兔角诠》10卷、《萤芝集》20卷。


[上一篇]旧时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下一篇]那渐行渐远的快乐
阅读排行
运动员的父亲(外二篇)
江阿姨
山蓬赏樱花(外二首)
长竹埂
花的心藏在蕊中
刘一默的诗
张留生的诗
为什么要写作(创作谈)
你躲开
我们终将老去(创作谈)
最新发布
运动员的父亲(外二篇)
我们终将老去(创作谈)
老人和电视机
老狗 (外一篇)
你躲开
为什么要写作(创作谈)
散文三章
山居人家
山蓬赏樱花(外二首)
张留生的诗
图文动态

林黛玉 第一可疼之人

林黛玉 第一可...

害羞的老祖母

害羞的老祖母

卖瓜

卖瓜

黑白

黑白

师娘

师娘

我和小白

我和小白

Copyright © 2013-2014 金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金坛城事
金坛文联网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作品内容,均受国家版权法律保护,未经本站书面同意,不得复制、传播,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