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城事网

金坛文联网
站内搜索
联系我们
0519-82821978

金坛市华阳路88号

  • 文联主页
  • 走进文联
    • 文联概况
    • 文联党组
    • 文联主席团
    • 文联委员
    • 文联顾问
  • 文艺家协会
    • 作家协会
    • 美术家协会
    • 书法家协会
    • 摄影家协会
    • 音乐家协会
    • 戏曲家协会
    • 舞蹈家协会
    • 民间文艺家协会
  • 文艺动态
    • 文联公告
    • 文联动态
    • 文艺活动
    • 文艺视界
  • 文艺家
    • 作家
    • 美术家
    • 书法家
    • 摄影家
    • 音乐家
    • 戏曲家
    • 舞蹈家
    • 民间文艺家
  • 文艺社团
    • 书画艺术交流促进会
    • 文化艺术交流协会
    • 戏迷票友协会
    • 戴叔伦研究会
    • 教育书画协会
  • 作品欣赏
    • 文学
    • 书法
    • 国画
    • 油画
    • 摄影
    • 刻纸
  • 洮湖杂志
    • 2015年第六期
    • 2015年第五期
    • 2015年第四期
    • 2015年第三期
    • 2015年第二期
    • 2015年第一期
    • 2014年第六期
    • 2014年第五期
    • 2014年第四期
    • 2014年第三期
    • 2014年第二期
    • 2014年第一期
    • 2013年第六期
    • 2013年第五期
    • 2013年第四期
    • 2013年第三期
    • 2013年第二期
    • 2013年第一期
  • 金坛美术网
    • 美术资讯
    • 国画技法
    • 美展征稿
    • 名家介绍
    • 美术评论
    • 美术教育
首页 > 作品欣赏 > 文学 > 老人和电视机
TOP
老人和电视机
[ 编辑: | 时间:2016-12-15 14:21:15 | 浏览:次 | 来源:http://wl.jt000.com/ | 作者:郭宏冰 ]

  世界尽头的地方,是雄狮落泪的地方,是月亮升起的地方,是美梦诞生的地方。
——电影《人工智能》

老人就是普通的老人。白发,皮肤松弛,眼神黯淡。时间大约是秋天的傍晚,万紫千红正在褪去,大地是浅色的,柔和又温暖。天空是深色的,像吸饱了墨汁。老人就坐在一团晕开的墨色里看电视。电视也是普通的电视,方脸,大脑袋,装满了故事。故事无非是:伟大的人做着普通的事,普通的人做着伟大的事。此时,电视里的故事是战争,英雄,还有死亡。机关枪突突突响着,老人则自言自语的咕哝,对着电视机,而不是我,即使我就坐在他的身边。
  我来的那一天,老人就在看电视。我被安排坐到他的身边,我伸出手,说,“你好!”他有些惊慌,努力地从一堆废报纸中翻出了一副老花眼镜。他戴上眼镜仔细地盯着我看了半天,口中念念有词,“真像,真像!”我的手举了半天,没办法,我说,“你很没有礼貌。”他伸出手,握紧我的手,说,“你好,梅云。”我说,“我叫小软。”老人拉着我的手不肯放开,嘴里还念叨着那两句话“真像,真像!”我说,“你这样拉着我的手盯着我看,是没有礼貌的表现。”他哈哈大笑起来,他身边的孩子们也大笑起来。
  老人的家简洁,宽敞。朝北的客厅,夕阳西下时最为明亮。阴天的时候,房间被挂在墙上的一张肖像控制了。除此之外,就是耗尽热情的沉默。有时你会觉得房间太大了,老人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胶底的拖鞋踢踏响了好久。一盏一盏灯依次关掉,又走了好久。一切都静悄悄的,时间被钉在墙上,水被锁在龙头里,电视剧关在了黑匣子里。有时候一点点声音——滴水涟滴下一滴水,山茶绽开一朵花——听起来都是巨响,使人不禁要打冷战,但冷战过后,一切的一切又在寂静中凝神不动了。
  只有老人动起来,走路、咳嗽、看电视、按抽水马桶、开抽油烟机,房间里的空气才活了过来。空气一旦活了,房间里的一切也就有了呼吸。时间滴答滴答走个不停,电流在电线里乱撞,火借着水沸腾,风也试图进来凑热闹,贴着窗檐嗡嗡地闹。还有光,追着老人的影子跑。
  老人很少出门,他的腿脚不够灵便,心脏也跟不上节奏。房间里走急了,抢着关掉煮干的锅,他喘,呼呼呼,像那台肺部功能正在衰竭的抽油烟机。老人喜欢看电视,他看电视的时候不和我说话,我也不和他说话。这时候房间里只能听到电视机的声音,偶尔也夹杂着一两句老人语焉不详的咕哝声。老人点燃一根烟,把身体交给那张黝黑的藤木座椅,他眯着眼睛吸,一会,烟雾柔和的曲线消失在逐渐深沉的暮色里。电视机独自亮着,于是,房间里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
  有一天,太阳正在暗黄色的地板上摊一团巨大的煎饼。老人起得很早,他换了一件藏青色的长呢大衣,头发精心梳过,脸颊也显出了少有的红润。他站在那里,挺拔而帅气。时间慢悠悠地走着,老人则在那块煎饼所发散出的焦香上来回的踱步。他开了电视,又关上。一会儿,又打开,他并没有专心看电视,否则他该知道电视里一位长得很像美女的帅哥在推销化妆品——他没有换台。又过了一会,他接了一个电话。电话挂了,他进屋换了一件紫黑色的棉袄。他恨恨地关掉了电视机,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喘着粗气。他对我说,梅云,我回不去了。我说,我是小软。他突然急了,带着几分愠怒地说,你能不说话吗,只是听我说说话,不行吗?我说,可以。
  他没有看我,只是用低沉地声音说,梅云,你死了后,我一直想去老家看看。我想看看咱们当年一起生活过的老屋,还有那颗枣树。就是咱俩一起栽下的那株。你还记得吗,那株枣树,栽下几年了也不结果子。有一年我拿着斧头打算砍了它,你拉住我的手说,再给它一个机会,再等一年看看。说来也奇怪,嘿嘿,后来每年都结枣子,结的枣子又特别甜。我呀,总梦见,你站在树下,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打枣子。孩子们从大到小挨着站着,个个顶着一张小花脸盼着……
  还有门前的那条水渠,你在那里洗过四个孩子的尿布。你生老四那天正好赶上大寒,天冷的像一坨铁。我和老大砸开冰层洗老四的尿布,头一次觉得你不容易啊。要不是老四出来的不痛快,你哪里舍得让我洗一块尿布啊!我对老大说,你长大了要孝顺你妈!他当时拼命的点头。
  老人叹了口气,又点了根烟。过了一会儿,他接着说,老了,大家都老了。别说我,就连咱们的孩子都老了。老大家的小孙子,他刚出生那会你还帮他做了几双虎头鞋,如今都八岁了。老二家的丫头也生了个男孩。老三到现在还没有结婚,一心搞他的科研。老四的工作还是那么忙,老四本来说这个周末带我去看老房子的,刚才打电话说,这个周末正好赶上咱孙女小高考,来不了了。
  老人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下来,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墙上那张自带光源的肖像——黑色的相框里囚禁着另一位老人,她温柔可亲,笑容明媚如春光,总能轻易点亮老人的眼睛。
  老人长吁了口气:“我和你讲这些干什么?”
  我说,“说出来心里舒服些。”
  老人说,“你不懂。”
  我说,“你们懂的我都懂,这就是我存在的理由。”
  悉悉索索的声音响了一会,老人擤了把鼻涕。我没心没肺地问,“你哭了?”他不作声,只是叹气。我又说,“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活一天就要开心一天。”老人拖长了声调说,“开心。”然后他用遥控器打开电视机,突突突的声音响起来,老人的脸上闪动着无数个斑点,每一个斑点下面似乎都隐藏着一种表情,但我看不出来,我承认我并不是能够懂得或者理解老人全部的感情。
  好像就是从那天开始吧。老人每天找我说上一会话,有时候,他不看我,只是自己嘟哝。有时候,他允许我在他说完之后说上几句,随便什么。老人没有其他的嗜好,只喜欢看电视看报纸。他看电视时,房间里笼罩着奇怪的氛围,电视机张牙舞爪,忽明忽灭,而其他的一切仿佛过于拘谨的人们保持了某种刻意冷静。而老人读报纸时,房间有一种升腾的解脱,一点点光从门缝里钻出来,老人哗啦啦的翻一会报纸,然后就是安静,纯粹的安静——那是最美好的时刻。
  有一天,不知道说起什么,我说,“我给你唱首歌吧!”他说,“好!”然后我就唱了一首《青藏高原》,还没唱到高音部分,老人就让我闭嘴了。他说,“哎呀,吵死了。”后来我又唱了一首《苏州好风光》,这次似乎对上了他的心意。那天,他让我唱了一遍又唱一遍,直到新闻联播开始了,他才打开了电视机。从那以后,每天下午,老人都会说,“给我唱首歌吧!”我当然会服从命令,而且软软糯糯的全是江南小调。老人听了一些日子,突然说,“你唱的不好听,你不会苏州话。”我说,“我不会。你会你可以唱给我听。”然后老人就真的唱了起来,用苏州话。老人唱歌的时候,房间里流溢出那种虔诚的静谧会让人落泪,但是我哭不出来。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一只馒头一块糕。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一只馒头一块糕,
  宝宝闭眼快困觉,
  醒了以后吃糕糕。
  ……
  我和电视机一同陪伴着老人。春节前,老人送了我一顶小红帽,送了电视机一顶红盖头。我猜我应该像个小丑,而不是老人嘴里喊的“梅云”。电视机也不像个电视机了,它更像个新娘子,眼睛里心里都装满了红红火火的日子。家里贴满了福字,那些门,窗户,玻璃,还有浴盆,茶杯,都羞答答的,等着谁谁来夸赞它们粗鄙中的美丽。
  这一天终于来了。男男女女的声音从四面响起,全部指向了我。“老人的身体还好吗?”“老人吃得多吗?”“老人平时都做什么?”“老人按时吃降压药了吗?”“老人开心吗?”“老人喜欢你吗?”“老人一天抽几根烟?”我胡乱地回答,老人则苦着脸呵呵呵傻笑着。家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油锅兴奋的尖叫,菜板被敲打出节奏,抽油烟机打起精神卖力的工作。有人宰杀了一条游动的黄鳝,血红的一盆水倒进了我身旁的花盆里。一个本来一直在研究我的小男孩问她的妈妈,“为什么要用血水浇花?”她的妈妈说,“泥土虽不吃饭,但它也需要营养,这样子花才能开得更好!”小男孩点了点头,转过身来摸摸我的脸,他问我,“你饿吗?”我说,“不饿。”他又问,“你知道我是谁?”我说,“小孩。”
  开饭了,老人被推来让去坐在了众人的中间。因为我不饿,所以我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今天的电视里没有战争和英雄,按照刚刚那个小男孩的要求,放的是哆啦A梦。我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视里一只机器猫成为了故事的主角,它也和我一样有思想,懂得人类的感情和需求,并且负责陪伴和娱乐。老人也安静地坐在不远处,偶尔用奇怪的眼神瞄我一下,然后继续沉默。围坐在他身边的大人小孩都自顾自忙着,男人收起了所有的手机,空出了两只多余的手,一只手夹菜,一只手为高谈阔论增势。女人忙着照顾孩子,刚刚那个小男孩被妈妈喂饱了饭,捧着一碗鸡汤走到我身边。他说,“喝点鸡汤吧!鸡汤有营养。”我说,“我不喝鸡汤。”他并不听我的劝告,端起碗送到我的嘴边,开始喂我。在我成为一个“哑巴”之前,我大声地喊出了老人的名字,那也是我第一次喊他的名字,“老人,老人!”
  老人向我们冲来,他的样子变了。他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他像一位战士,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赴汤蹈火的英雄。他的眼睛里有一团燃烧的火焰,那团火焰,我似乎在电视里见过,是的,我见过,是在一个男人看女人的眼睛里见过。他奋力抢夺过男孩手里的汤碗,滚烫的油汤溅洒在他的手上,男孩的脸上,还有我的身上。老人大吼道,“你在干什么!”男孩愣了一下,哭了,委屈中夹杂着惊吓的哭声响天震地。我想张口说话,我想告诉老人,他在给我补充营养。但是我张大了嘴巴,嘎巴嘎巴响了几声,什么都没说出来。老人丢下汤碗,扶着我的头,他大喊着,“梅云,你说话,你倒是说话啊!”
  房间里又安静下来,偶尔能听到桌椅挪动的吱呀声,一个小孩子断断续续的抽噎声,还有一些忽大忽小忽高忽低的说话声。
  “咱爸是不是越老越糊涂了,跟一个孩子置气犯得着吗?”
  “嘘!小点声。我猜他是太想咱妈了,想出魔怔了。”
  “都是老三不好,没干好事!弄个什么回来不好,非弄这么个东西。”
  “怎么怪我?我是觉得爸整天一个人在家怪孤单的,他需要个伴儿。”
  “需要伴也不好弄个机器陪他呀,人有感情,机器有感情吗?”
  “姐,你不懂别乱说。这款机器人是最新科研成果,我们致力的目标是让机器人拥有人类的意识和思想。就是针对独居老人和临终关怀设计的。”
  “我就不信了,那机器能和人一样啊。扯淡!”
  “姐,我和你解释不清。”
  “好了,都少说两句吧。咱爸都听着呢!”
   ……
  已经好一会了,老人陪我呆呆地坐在卧室里。他默默地吸着烟,刚刚出现在他眼神里的那团火焰熄灭了。他又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老人,眼袋在脸上打了一个漩涡,脸颊的赘肉环绕出一圈阴影,他眼神黯淡地吐出一圈一圈烟雾,一层一层地笼罩在我们周围,像一团一团挥之不去的乌云。
  笃笃笃,门响了。老三探着头进来了。
  “爸爸,你还没吃好吧,我再陪你喝点酒好吗?”
  “吃好了,不吃了。”
  “我姐把菜热上了,你出来,咱爷俩再喝点吧!”
  “你去吧,你和你哥你姐说,让他们都回去吧!”“那个,”老人停顿了一下,“你告诉小豆豆,今天是太爷爷不好……太爷爷一定改,太爷爷下次给他买变形金刚。”
  “爸,你就出来吧,大家都担心你呢!”
  “唉,你们就走吧,我想清静清静。”
  “那,好吧。我把小软带走了。”说完,老三就来抱我。我听到老人用游丝一样的声音说,“就放那,别动她。”
  “它坏了,没用了。”
  老人又说了一遍,“别动她。”声音略微大了点。
  老三一边抱起我一边说,“你喜欢,我把它修好了再给你送来。”就在他即将打开房门的那一刻,老人一跃而起,用力一扯,我的一只胳膊嘎嘣一声掉了下来。
  “把你妈放下!都给我滚!滚!”
  家里又变得安静下来,只有我和老人。不,只有老人。我和我的一只手臂被装进了一只硕大的透明袋子里。我被安置在了冰箱旁的一个角落里。不知又过了多久,也许只过去了一天吧,老人又把我从塑料袋里放了出来,我又坐到了他的旁边。他不和我说话,我也不和他说话——我不会说话了——我什么都理解,也许更客观,也许还夹杂着人类的感情,但我表达不出来了。所以,你也只能靠猜测来想象我和老人的故事。我们一起静静地看电视,电视机还是普通的电视机,方脸,大脑袋,里面装满了故事。机关枪突突突的响着,无数个光点打在我们脸上。
  电视里的英雄死了,老人还活着。

[上一篇]老狗 (外一篇) [下一篇]我们终将老去(创作谈)
阅读排行
江阿姨
为金沙戴氏家谱题词作序的历史名人
师娘
雁来菌
海棠花开
冯煦其人其事
氤氲庄城
百年老店飘香溢彩
窗外,飞来一只远方的斑鸠
运动员的父亲(外二篇)
最新发布
运动员的父亲(外二篇)
我们终将老去(创作谈)
老人和电视机
老狗 (外一篇)
你躲开
为什么要写作(创作谈)
散文三章
山居人家
山蓬赏樱花(外二首)
张留生的诗
图文动态

林黛玉 第一可疼之人

林黛玉 第一可...

害羞的老祖母

害羞的老祖母

卖瓜

卖瓜

黑白

黑白

师娘

师娘

我和小白

我和小白

Copyright © 2013-2014 金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金坛城事
金坛文联网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作品内容,均受国家版权法律保护,未经本站书面同意,不得复制、传播,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回到顶部